經濟如出軌火車 減速返正途

中國版

發布時間: 2012/03/08

分享:

分享:

「中國,請你停下飛奔的腳步,等一等你的靈魂。」

這是去年溫州7.23動車事故後,全中國首次對近年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弊端進行大規模反思,讓決策者警醒,在盛世繁榮的光鮮下,資源匱乏、污染惡化、結構失衡、道德淪喪等「成長的煩惱」已令中國這架高速列車漸漸傾斜,必須懸崖勒馬,減速糾偏。

增長模式失靈 環境代價大

回顧過去10年,自03年以來,中國經濟實現了年均10.74%的高速成長,被世界譽為「中國奇迹」。但如果剖析這個奇迹的根源,就會發現是強行壓低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,滋養了投資和出口這兩架經濟馬車。

然而,伴隨着人口紅利的衰退和生產要素價格上漲,以及世界經濟危機令外需減弱,高度依賴於不可持續要素的中國經濟面臨着最大的煩惱──增長模式日漸失靈。

另一方面,環境和資源亦成為經濟騰飛的犧牲品。伴隨着愈來愈多血鉛事件、環境事故曝光,受污染影響的大眾也質疑着中國以環境為代價的重化工發展道路。此外,水資源過度開發、礦產能源無限制開採屢見不鮮,地方政府惟GDP馬首是瞻,直到資源枯竭才意識到「不能要帶血的GDP」。

在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第二的同時,中國人卻感受到貧窮時代不曾有過的煩惱──交通不暢通、仰頭無藍天、食品不安全,道德淪喪、貪污腐敗、兩極分化,中國已經置身於高增長不可避免的陣痛之中。正因如此,放慢步伐、固本培元,成為決策者和全社會的共識,因為捨棄一點經濟增速,才能擺脫成長中的煩惱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
去年溫州7.23動車事故,令大眾反思近年經濟高速增長的弊端。(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)
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